大學生到職?!斑M修”,不再是一件新鮮的事情!
大學生到職業學校“再進修”,如今已不再是一件新鮮事。3年前,周浩從北京大學主動退學,轉學到北京某職業學校數控專業,引起了輿論的轟動。浙江大學的胡昶、天津工業大學的高裕君……這些從高等院校“轉戰”職業學校學校的大學生,大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靠技術立足社會。
學一門本領再就業
大學畢業后又報名廣州市某職業學校,學習室內設計專業的程航(化名),逐漸喜歡上了職業學校的上課模式。
“過去在大學,都是一節一節地上課,而現在學院一上課就是整個上午或下午。老師講半個多小時,剩下時間學生在老師指導下自主操作,交流多,操作多。對比起來我更喜歡這樣的學習方式。”程航說。
鄭州大學的學生來到我校學習
2015年6月,程航從廣州大學給水排水專業畢業后,進入一家投標公司工作。由于工作需要設計效果圖,缺少室內設計方面知識的他做得比較吃力。程航便來到廣州市某職業學校學習室內設計。
“活到老,學到老,只要真正想學,什么時候都不算晚。一想到為了自己的未來多學一門本領,就能全身心投入進去。”程航說。
程航的想法,在大部分“回爐”職業學校的大學生中具有代表性。有關數據顯示,2016年共有765萬大學畢業生,加上同期職業學校畢業生及初中高中畢業后不再繼續升學的700余萬人,今年整個青年就業群體加起來達到近1500萬人。而空有書本知識缺乏實踐經驗、專業不對口、專業限制等問題,讓不少大學生在求職時陷入窘境。
與之相對的是,職業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居高不下,擁有專業技術的職業學校畢業生,成為市場上的緊俏人才,其中汽車專業的畢業生在企業可以拿到6000多元底薪。
“打開了一扇寶庫的大門”
學生在先進的實訓車輛上練習操作
選擇就讀大學生技師班,對畢業于青島理工大學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的孫曉暉來說,更像是一場“豪賭”。孫曉暉本科畢業后,曾工作過近一年時間,但他都覺得“不得勁”:“工作都挺好,但不鍛煉人。沒本事,沒技術,這樣工作下去不是長久之計。”在了解到有 “大學生技師班”這個專門學技能的地方后,他的家人卻并不支持他來這兒。“好不容易念了個大學,畢業又要來技校,這大學不就白讀了嗎?”孫曉暉說當時他自己也有些猶豫:“多花兩年時間,究竟能不能學到技能,能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2015年3月, 孫曉暉來到青島某學校大學生技師班機電一體化專業學習。他用 “打開了一扇寶庫的大門”來形容自己的技校學習生涯。 “所有在大學里書本上的東西,都能看到、能操作。大學里講究先講再看,而這里是邊看邊講、邊操作邊講,學生能一邊做,一邊受到啟發。”孫曉暉說。這種“邊操作邊講理論”的模式,是職業學校提倡的“一體化教學”特色。
學好本領,提升個人素質
7年時間,盡管 “終身學習”“不唯唯技術”的思想正逐漸在社會上形成,但大學生技師班的發展仍存在一些阻礙。我們在招生時發現,不少學生疑惑,在大學已經讀了4年書,為什么還要再來職業學校?但事實上,不少本科畢業生來到職業學校學習,再結合自己在大學培養的學習能力、理論基礎,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會更有創造力。”隋文帥說。不少專業人士認為,就業形勢在不斷發展,每個人應該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北京師范大學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長趙志群表示,傳統的高等教育是學術型教育,培養研究型人才,而職業教育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
中央電視臺探訪我校就業“熱”的原因
學校通過先進的實訓設備實現可視化情境教學
“一方面,很多本科教育的質量不高,畢業生無法從事高質量的研究性工作;另一方面,社會上也沒有那么多研究性工作崗位,卻有大量的實踐性工作需要人來做,這是職業教育的用武之地。同時接受過傳統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的孫曉暉說,他自己便屬于動手能力強,但不善于鉆研學術的類型,這也是他來技工學校的原因之一。很多人都養成了一種‘學習的慣性’,遵循著小學-中學-大學的過程。但其實在初中、高中畢業之后,還有許多種選擇,純粹念大學、鉆研學術未必能真正學到你想要的。”孫曉暉說,“個人素質的提升,不光可以靠學術研究,也可以靠技術上的精通與熟練來達成。在職業學校進行實際+應用的學習,不比傳統高等教育的授課差。”
上一篇 : 青年一代如何書寫技術工匠精神?
下一篇 : 相信萬通實力 相信品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