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網聯汽車知識系列講座
理論上講,AGV自動引導車也是無人駕駛汽車的一種。它的行駛,仍舊需要動力源(大多數AGV車都使用電池)、動力裝置(如采用動力電池,其動力一定是驅動電機)、底盤和操控系統。其感知系統、車內網絡、控制系統等結構與通常意義上的無人駕駛汽車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差異。那么在AGV自動引導車應用時代,作為后市場,我們應該關注什么,或者說,在后市場服務方面,還會有哪些工作或者是否產生新的工作崗位?
常規服務:
無人駕駛汽車也是汽車,大多情況下都會采用純電驅動模式。特殊情況也可能需要混合動力(即發動機和電機驅動同時作為動力源)。因此,作為燃油汽車和純電汽車的常規保養、維修和服務都是需要的。其服務內容不在此贅述。
特殊崗位和需求:
AGV自動引導車是基于低速、特點區域和特定任務情況下的應用,因此對于衛星網絡、基站信息和路側設備所提供的信息依賴性不是很高(也正是這些原因才能導致其應用的廣泛性)。
所以無論是使用在港口自動卸貨、快遞、景區觀光、廠區巡檢和送貨、道路巡警等應用場合,都必須在事先對線路進行規劃、設計以及運營調度。因此,針對AGV自動引導車的應用與服務就衍生出如下崗位需求:
1、線路規劃與設計技師
以景區觀光游覽車為例。某景區有8條觀光線路,從售票處(入口)至各景區的平均距離是5公里。如采用有人駕駛觀光車,至少需要10輛(至少10-12位駕駛人員)。在旅游高峰期還是不足的。如采用AGV觀光引導車,僅需要2-3名調度人員和車輛維護技師(在有人駕駛車時,同樣需要調度和維護人員)。
如何讓這些AGV觀光車有序安全的行駛,首先需要對著8條觀光線路進行勘測和規劃。常規情況下,一條線路的勘測和規劃需要三種方式:
1)借助衛星導航(如GPS)系統進行測量。但GPS只能測量出距離(目前民用GPS測量誤差在10m以上),并不能測量坡度;
2)駕車行駛測量(利用車上公里表)。此種模式可以提升精度,但仍不能完全滿足需求(尤其是在道路較窄的情況下以及坡度);
3)局部需要人工進行測量(使用皮尺、角度尺)。
通過上述三種方式所產生的數據,綜合而言就可以形成較為完整和詳細的行駛路線。作為該線路的路線數據。將這些數據輸入到調度控制系統,經過簡單的編程設計,就可以形成AGV自動觀光車的標準行駛路線了。同比其他應用,也是如此。因此,從事上述工作就成為AGV自動引導車后市場服務與應用的一個新的方面。
待續……。
——智能網聯產教融合專家組成員 何揚
上一篇 : 百家媒體進校園:解讀鄭州萬通 探索產教融合新發展
下一篇 : 萬通汽車教育機電類專業課程實訓工單教材全新升級出版